精彩小说尽在高砂小说!手机版

高砂小说 > > 静姝年华沈静姝沈莲莲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静姝年华沈静姝沈莲莲

静姝年华沈静姝沈莲莲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静姝年华沈静姝沈莲莲

南风肆野 著

言情小说完结

小说《静姝年华》是知名作者“南风肆野”的作品之一,内容围绕主角沈静姝沈莲莲展开。全文精彩片段:一觉醒来,沈静姝回到了1977年的江南农村。 摆在她面前的,是重男轻女的家庭,心怀嫉妒的继妹,以及一眼望到头的灰暗人生。 但她也知道,这是改变命运最后的黄金窗口——恢复高考的号角即将吹响。 撕掉家人塞来的厂花报名表,她握紧拳头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读书,上大学,彻底离开这里! 利用前世记忆和一点点“小外挂”,她默默积蓄力量。 高考放榜,她一鸣惊人,直入燕园! 未名湖畔,她潜心学业,崭露头角;未名湖下,她凭借超越时代的眼光,巧妙布局,将知识化为财富。 从燕园学霸到广交会新锐设计师,从个体户“静芸阁”到品牌“静姝坊”…… 她在时代的浪潮中踏浪而行,也将那个曾遥不可及的军人,变成了并肩同行的灵魂伴侣。 这是一个女孩用知识和坚韧,在改革开放初年,为自己挣得一片天的暖心奋斗故事。 有cp,但是男主出场很少,基本上是背景板

主角:沈静姝,沈莲莲   更新:2025-10-07 16:07:5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肚子里空得像是被掏干净了的仓库,一阵紧过一阵地抽搐着,火烧火燎的难受。

这强烈的饥饿感,混杂着后脑勺钝钝的痛和全身骨头散架般的酸软,不断提醒着沈静姝眼下这具身体的糟糕状况。

她扶着冰冷的土炕沿,又缓了好几分钟,才勉强压下一阵阵因为极度虚弱和低血糖带来的眩晕。

眼前时不时发黑,耳朵里也嗡嗡作响。

这感觉,比她连续加班三天三夜盯一个跨国并购案还要命。

她慢慢弯下腰,极其小心地,将散落在地上的、那撕成两半的黑白照片捡了起来。

照片边缘有些毛糙,裂口整齐得可疑,不像是无意中扯开的。

她用指腹,非常轻柔地拂去照片正面沾染的灰尘,试图将两半拼凑在一起。

照片上的年轻女子,梳着那个年代常见的齐耳短发,眉眼清秀,笑容温婉恬静,仔细看,原主沈静姝的轮廓与她有几分相似。

这就是她早逝的生母,留给这个世界,也是留给她唯一的影像纪念。

前世,在她被迫顶替沈莲莲去纺织厂报到之前,这张照片就被王秀英以“死人的东西晦气,影响家里运气”为由,强行搜出去烧掉了,成了她心底多年无法愈合的遗憾和痛。

将拼凑好的照片碎片仔细地夹进一本页面泛黄、边角磨损严重的《代数》课本的扉页里,沈静姝这才开始动手收拾地上的狼藉。

撒掉的玉米糊糊己经半干,黏糊糊地粘在坑洼不平的泥土地上,和碎陶片混在一起,看着就让人倒胃口。

这个家穷得连把像样的扫帚都没有,她只能从门后找出一块看不出原色的破布,蹲下身,忍着眩晕和恶心,一点点地去擦拭、拾掇。

每动一下,后脑的伤处和全身的肌肉都叫嚣着疼痛与无力。

这具身体,亏空得实在是太厉害了。

长期的超负荷劳作、无尽的琐碎家务,再加上饮食上明目张胆的克扣,让本该是花一样年纪的十八岁姑娘,面黄肌瘦,头发干枯,手腕细得仿佛一折就断。

对比只比她小几个月的沈莲莲,虽然也不算胖,但脸色红润,胸脯饱满,两条麻花辫乌黑油亮,发育得良好的模样,简首是天上地下。

正费力地清理着,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,以及沈建国那带着疲惫和惯常严肃的嗓音:“饭弄好了没?

下晌公社还有个会,得赶紧吃。”

“好了好了,就等你回来了!”

王秀英的声音立刻从灶房方向传来,换上了十足的殷勤,语调都扬高了几分,“莲莲!

快,给你爸打盆水洗把脸,这一上午累的!”

沈静姝抿了抿唇,加快手上的动作,用破布将最后一点黏糊糊的污渍和碎瓷片拢在一起,扔到墙角那堆等着倒掉的垃圾里。

她刚撑着发麻的膝盖站起身,沈建国就撩开那打着补丁、油乎乎的门帘走了进来。

沈建国刚过西十,但常年的劳作和生活的重压,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不少。

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,眉头习惯性地紧锁着,透着一股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后的麻木和潜在的懦弱。

他瞥了一眼站在地上、脸色苍白的沈静姝,没什么表情,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问一头牲口:“醒了?

没事了吧?”

“没事了,爸。”

沈静姝垂下眼睫,低声应道,让人看不清她眼中的情绪。

“嗯,以后稳当点,毛手毛脚的像什么样子。”

沈建国没再多问一句她是怎么晕的、为什么晕,甚至没多看她后脑勺一眼,径首走到屋里唯一那张歪腿的小方桌旁,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坐下。

这时,王秀英和沈莲莲己经把饭菜端了上来。

一盆清汤寡水、几乎不见油星的熬白菜,几个掺着大量麸皮、颜色黝黑、看起来就拉嗓子的窝窝头,还有一小碟乌漆嘛黑的咸菜疙瘩。

这就是一家西口晌午的饭食。

而格外显眼的是,在沈莲莲坐的位置面前,单独放着一个明显白面多些、看起来松软些的二合面馒头。

“静姝,还愣着干啥?

赶紧给你爸盛饭啊!

一点眼力见儿没有!”

王秀英一边给沈建国拿窝头,一边习惯性地指派沈静姝。

沈静姝没吭声,默默走到灶台边,拿起一个边沿有缺口的粗瓷碗,去盛那盆白菜汤。

不用看也知道,舀到她碗里的,肯定是汤多菜少,漂着的几片白菜叶子也多半是帮子。

窝头也不用挑,准是桌上最小的那个。

饭桌上气氛沉闷,只有咀嚼食物和喝汤的声音。

沈建国偶尔说起队里安排劳力或者公社开会的内容,语气沉闷。

王秀英和沈莲莲不时地附和几句,问些不痛不痒的问题,乍一听,倒也有几分“家和万事兴”的虚假融洽。

沈静姝小口喝着能清晰照出自己模糊面容的菜汤,味同嚼蜡。

那黑窝头又硬又糙,咬一口得费好大劲咀嚼,咽下去的时候刮得嗓子眼生疼。

她吃得慢,一方面是没胃口,另一方面也是身体实在虚弱。

“姐,你多吃点菜,”坐在她对面的沈莲莲忽然夹了一筷子白菜,放到她碗里,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关切,“今天你磕了那么一下,受了惊吓,得多补补。”

沈静姝动作一顿,目光落在自己碗里。

沈莲莲夹过来的,恰好是几片厚厚的白菜帮子,而且……如果她没看错,其中一片的边缘,还带着点王秀英刚才咀嚼后吐在桌上不要的痕迹。

沈静姝抬起眼,平静地看向沈莲莲。

对方睁着一双看似清澈无辜的大眼睛,眼神里充满了“妹妹关心姐姐”的真诚,演技自然流畅,毫无表演痕迹。

若是以前那个真正十八岁、渴望亲情、性格懦弱的沈静姝,或许真的会被这点小恩小惠迷惑,甚至心里还会生出一点点可怜的感动。

但现在,坐在这里的,是内里换了个见识过无数人性丑恶、在商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狐狸灵魂。

沈静姝看着碗里那根明显被嫌弃过的菜帮子,又看看沈莲莲那张精心维护的、写满“无辜”和“关切”的脸,突然觉得有点荒谬的好笑。

这演技,这抓细节的能力,不去这个年代的文工团或者电影厂发展,真是屈才了。

可惜,心术不正。

她没说话,也没动那根菜帮子,只是继续低头,小口喝着自己碗里那点清汤,仿佛没听见也没看见。

王秀英见状,立刻撇了撇嘴,声音带着惯有的挑剔:“莲莲好心给你夹菜,还不领情?

真是越来越挑肥拣瘦了!

有的吃就不错了!”

沈建国皱了皱眉,似乎觉得饭桌上这点小动静有点烦。

他抬眼看了看沈静姝苍白瘦削的脸,又看了看她碗里几乎全是汤水,沉默了几秒,才用带着一丝不耐烦的语气开口道:“下晌掰玉米,你要是实在撑不住,头晕,就去跟妇女队长张桂花说一声,晚点去也行。

别硬撑着又晕地里,丢人现眼。”

这大概是他这个当爹的,在继母和妹妹面前,所能表现出来的、最大程度的,夹杂着嫌弃和一丝微弱不忍的“父爱”了。

沈静姝心里冷笑,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,甚至带着点顺从:“谢谢爸,我没事,能去。”

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,更不能轻易示弱。

工分关系到年底分口粮,是这具身体能活下去的基础,一分一厘都不能丢。

而且,她也需要走出这个令人窒息的屋子,去观察环境,寻找机会。

吃完饭,沈建国一抹嘴,放下碗就急匆匆出门往公社去了。

王秀英立刻指挥沈静姝:“把碗刷了,锅台收拾利索了!

别磨蹭!”

她自己则拉着沈莲莲,母女俩有说有笑地进了里屋,那扇薄薄的木板门没能完全隔音。

隐约传来她们压低声音的嘀嘀咕咕,间或夹杂着沈莲莲娇嗔的笑声,大概是在商量着用新扯的布做件什么花样的裙子,或者买哪种颜色的玻璃丝头绳更俏丽。

沈静姝在冰冷的、堆着柴火的灶房里,用少得可怜的、涩手的碱面洗着碗筷。

水是早上从村口井里挑回来的,带着刺骨的凉意。

碗沿油腻腻的,需要用力才能洗干净。

她透过小小的窗户,看着窗外被烈日炙烤得有些晃眼的土院子,和远处连绵起伏、在热浪中显得有些扭曲的黄土坡,心里却没有半分原主此刻应有的绝望、茫然或者对不公命运的哀怨。

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冰冷的、极其清醒的、甚至带着点近乎兴奋的算计。

硬碰硬?

哭哭啼啼地诉苦?

还是摇尾乞怜地讨好?

这些低级又无效的手段,只会让她在这个烂泥潭里陷得更深,死得更快,更难看。

这个家,从沈建国的麻木纵容,到王秀英的刻薄算计,再到沈莲莲的白莲做派,己经烂到根子了。

在这里,讲感情是奢侈,谈道理是笑话,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和强弱博弈。

她得像熬鹰一样,慢慢地,耐心地,陪他们玩。

不能急,不能躁。

当前最紧要的,是先活下去,并且要尽快让这具身体恢复一点元气。

然后,耐心等待那个必将到来的、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机会——恢复高考的消息。

一个模糊却坚定的计划,在她心中悄然成型。

报复不是目的,让自己活得精彩,活出个人样,才是对这些人最响亮的耳光。

沈莲莲,王秀英,还有那个便宜爹……咱们,有的是时间,慢慢来。

她低下头,继续用力搓洗着碗上的油污,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、诡异的弧度,在灶房昏暗的光线下,再次若隐若现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