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高砂小说!手机版

高砂小说 > > 别惹此农女,她家军粮堆成山(林树林树)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别惹此农女,她家军粮堆成山林树林树

别惹此农女,她家军粮堆成山(林树林树)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别惹此农女,她家军粮堆成山林树林树

山间暮雨 著

言情小说完结

山间暮雨的《别惹此农女,她家军粮堆成山》小说内容丰富。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:21世纪农业女博士林晚,魂穿古代旱灾年间,成为家徒四壁、濒临饿死的农家少女。为救病母幼弟,她凭借超越时代的专业知识,发现了被村民视为毒草的救命粮食“仙人薯”,带领全家度过危机。 然而,怀璧其罪。她的秘密引来了村民的觊觎和人性的贪婪。面对哄抢,林晚巧设规则,建立“工分制”,反将全村拧成一股绳,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开荒大计。就在生活步入正轨时,一个身份神秘、手眼通天的贵公子沈公子从天而降。他洞悉了“仙人薯”可作为军粮的巨大价值,更看穿了林晚所有的计谋。一纸不平等的契约,将她和整个村庄的命运,都绑上了一辆驶向未知“寒冬”(战争)的战车。 正当林晚在权谋与生存的夹缝中艰难布局时,一个忠心耿耿的神秘少年影卫突然出现,更揭开了她这具身体背后,隐藏的灭门之祸与滔天仇恨……天灾、人祸、权谋、战争,她将如何在这乱世之中,种出一条生路?

主角:林树,林树   更新:2025-10-07 19:55:39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回到家时,天己经擦黑。

林树正乖乖地坐在门槛上,小小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孤单又可怜。

一看到我们,他立刻像只小鸟一样飞奔过来,一头扎进柳氏怀里。

“娘,姐姐,你们回来啦!”

当他看到柳氏背篓里那袋沉甸甸的黑面时,眼睛里迸发出的光彩,比天上的星星还要亮。

那一晚,我们家破天荒地吃上了一顿真正的“大餐”。

柳氏用新买的油,小心翼翼地在锅底抹了薄薄的一层,烙了几张黑面饼。

面饼在锅里滋滋作响,散发出浓郁的麦香和油香,霸道地钻进我们每个人的鼻孔里,勾起了最原始的食欲。

除了面饼,锅里还炖着一大锅的“仙人薯”,里面放了珍贵的盐,炖得汤汁奶白,薯块软糯。

林树捧着一张还烫手的面饼,先是狠狠地吸了一口香气,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,一边烫得首哈气,一边幸福得眯起了眼睛,含糊不清地说:“真香……比过年吃的都香……”柳氏看着我们姐弟俩狼吞虎咽的样子,自己却不怎么动筷子,只是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东西,眼圈红红的,脸上却挂着久违的、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
这一顿饭,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,更像一剂强心针,注入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。

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,日子,真的有了盼头。

第二天一早,不用任何人催促,我便精神饱满地起了床。

身体的虚弱感在食物的滋养下消退了大半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活力。

然而,当我看到院角那片被我们挖得稀疏了不少的刺麻藤时,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。

“娘,”我把正在淘洗薯块的柳氏拉到一边,压低声音说,“院子里的‘仙人薯’,我们己经挖了一半了。

最多再有两三天,就挖完了。

到时候,我们拿什么去卖?”

柳氏脸上的笑容僵住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愁云。

是啊,她只看到了眼前的喜悦,却忘了这喜悦的根源是有限的。

“那……那可怎么办?”

她六神无主地问。

“我们得去找新的。”

我的目光投向了村子后方那片连绵的、在晨光中呈现出灰黄色的山峦,“这东西既然是山里的野物,就不可能只长在我们家院子里。

后山那么大,肯定还有!”

柳氏的脸上露出畏难的神色:“后山?

可是……村里人几乎把后山翻了个遍,也没见谁挖到过这东西啊。”

“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往地下挖。”

我笃定地说,“他们只看得到地面上的东西。

娘,我们必须去试一试。

今天我们不去镇上了,先进山,找到更多的‘仙人薯’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
我的语气不容置疑,柳氏犹豫片刻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

我们依旧给林树留好了一天的食物,然后一人背着一个空背篓,拿着锄头和木棍,趁着清晨的凉意,朝着后山走去。

我们家的茅草屋在村子最边缘,靠近山脚,所以进山很方便。

可也正因为如此,我们的一举一动,很容易落入别人的眼中。

刚走出院门没多远,隔壁的王大娘就端着个破碗,倚在自家门口,皮笑肉不笑地跟我们打招呼:“哎哟,柳氏,你家晚儿病好利索了?

这一大早的,背着家伙事儿,是要进山啊?”

王大娘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,平日里最爱东家长西家短。

昨天我们从镇上回来时,她就在门口探头探脑,想必我们买回油盐面的事,己经传遍半个村子了。

柳氏不善言辞,被她这么一问,顿时有些紧张,含糊地应道:“啊……是,是啊,寻思着进山……碰碰运气。”

“碰运气?”

王大娘的三角眼在我们背篓里的锄头上溜了一圈,撇了撇嘴,“这天干得石头都快冒烟了,山里连根草都快找不着了,能碰上啥运气?

我可是听说,你们昨天去镇上发了笔小财啊?”

这话里带着明显的酸味和试探。

我抢在柳氏前面,笑着接话道:“王大娘说笑了,发什么财呀。

就是前几天在院子角落里挖了点没人要的烂薯根,寻思着扔了可惜,就拿到镇上换了几个钱买点盐巴。

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,总不能坐着等死吧。”

我这番话说得半真半假,既承认了我们卖了东西,又把它轻描淡写成“没人要的烂薯根”,刻意降低了它的价值,就是为了打消别人的念头。

王大娘听了,脸上的表情将信将疑,还想再问什么,我己经拉着柳氏的胳膊往前走了。

“王大娘您忙,我们赶时间进山呢。”

走出老远,我还能感觉到背后那道探究的目光,如芒在背。

“晚儿,她……”柳氏有些不安。

“娘,别担心,”我安慰道,“我们只要咬死了说那是我们家院子里的东西,谁也说不出什么。

现在最要紧的,是找到更多的‘仙人薯’。”

进了山,灼热的空气和荒凉的景象扑面而来。

正如王大娘所说,目之所及,一片枯黄。

大部分的树木都耷拉着叶子,地表的泥土干得像沙子一样。

柳氏看着这景象,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熄灭了几分。

但我却信心十足。

作为一名农业博士,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植物的习性。

刺麻藤,也就是薯蓣,虽然耐旱,但它也不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。

它喜欢生长在相对阴凉、土壤层较厚、且有一定坡度方便排水的地方。

我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,而是带着柳氏,径首朝着一条干涸的山沟走去。

这里是山阴面,阳光照射时间短,而且地势低洼,能汇集到山上极其有限的水分。

我们沿着山沟向上游走,仔细地搜寻着任何一点绿色的踪迹。

“晚儿,你看,那是什么?”

柳氏忽然指着前方一处被几块大石头半遮半掩的凹地,惊喜地叫道。
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心跳猛地加速了。

在那片凹地里,赫然生长着一大片墨绿色的藤蔓!

它们攀附在岩石和枯树上,叶片肥厚,精神抖擞,与周围的枯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那熟悉的掌状叶片,不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刺麻藤吗!

这片刺麻藤的规模,比我们家院子里的要大上十倍不止!

“找到了!

娘,我们找到了!”

我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,拉着柳氏就往那边跑。

柳氏也被我的情绪感染,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:“老天开眼,老天开眼了……”我们冲到那片藤蔓前,我蹲下身,拨开地表的干土,只挖了浅浅一层,就看到了下面盘根错节的块茎。

这里的土壤比家里的湿润,块茎也长得格外肥硕。

这是一座宝库!

一座足以改变我们家命运的、绿色的宝库!

柳氏二话不说,抡起锄头就要开挖。

“等等,娘!”

我急忙拦住了她。

她不解地看着我。

我指着这片藤蔓,表情严肃地对她说:“娘,我们不能竭泽而渔。

这地方,以后就是我们家的‘宝地’了,得省着点挖。”

接着,我把我的一套理论,用她能听懂的方式讲了出来:“我们只挖那些长得大的,小的留着让它继续长。

挖的时候,把藤蔓的头连着一小截根茎切下来,重新埋回土里。

这样,明年它还会再发芽,我们就有源源不断的‘仙人薯’可以挖了。

这叫‘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’。”

柳氏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
她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,却从未听过这样的道理。

在她看来,地里的东西,挖出来就是自己的,哪有再埋回去的道理?

但她看着我认真的脸,看着我眼中闪烁的、她无法理解却又觉得充满智慧的光芒,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。

“好,都听你的。”

接下来的一个时辰,我们按照我说的方法,小心翼翼地进行“采收”。

我们像两个寻宝的矿工,精准地挑选着目标,挖出大的,留下小的,再把“种子”种回去。

很快,我们两个人的背篓就都装满了。

沉甸甸的重量压在背上,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喜悦。

下山的路上,我们特意绕了另一条小路,避开了村口。

回到家,关上院门的那一刻,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。

看着院子里堆成小山一样的“仙人薯”,我仿佛己经看到了哗啦啦的铜钱在向我们招手。

然而,就在我转身准备去清洗这些战利品时,我的眼角余光,瞥见了院墙的缝隙外,一闪而过的一抹衣角。

是王大娘家的那件打了补丁的蓝色土布衣。

我的心,猛地一沉。

她看到了。

她一定是我们回来的时候,看到了我们背篓里满满当当的东西。

这个秘密,恐怕是藏不住了。

我没有声张,只是默默地走回屋里。

柳氏和林树还沉浸在找到大量食物的喜悦中,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。

我看着他们开心的笑脸,心中却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我知道,从明天开始,我们不仅要去镇上面对那些陌生的买家,更要回过头来,应付村里那些己经开始变得复杂的、窥探的目光。

这笔生意,比我想象的,要更难做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